一、项目背景
远能锦座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118号,地处赤岭路与书院路交汇处,是一个集商业娱乐、高档商务和高尚居家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大厦。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,占地面积约5840平方米,建筑类型为高层,容积率为3%,绿化率为40%。项目设计为15层,地下1层为设备和停车使用,地上1-4层为商业用房(专变自管户,物业代收代缴),5-15层为住宅式公寓用房(公变用户,供电局抄表收费)。
供电情况:1-4楼为商业用电,共两台变压器,容量均为250kVA,一用一备。
一、项目改造需求
1、计量的问题
项目建成于2012年,初装电表为普通电子式电表,使用超过10年,期间没有校准过,存在计量准确度下降的问题。
2、电费收取的问题
1) 代收代缴电表采用的是后付费管理模式,用户先用电、后付费,物业需先行垫付用户电费。
2) 每月末由人工抄表计算电费,再以月账单向用户收取电费,费时且费力。
3) 如遇用户拖欠电费,物业财务负担加重,且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。
4) 未实现线上缴费,需人工收取电费并做账,人力成本高、易出错。
3、能耗管理的问题
1) 没有做精细化能耗管理,只在月末简单对用电量进行统计。
2) 没有做各级计量的损耗统计和分析。
4、配电监测的问题
1) 配电房没有安排专人值守,只定期巡检。
2) 各项配电参数没有进行监测和预警。
3) 配电房没有温湿度和视频监控。
5、用电成本的问题
电价偏高,存在电费亏损情况,损耗率为7.9%。
6、项目整体数据统计的问题
没有对项目每天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展示,供电量(高压总表)、售电量(代收代缴电量)、缴费数据、欠费数据、负荷数据、损耗数据等都没有汇总统计、没有详细的报表,无法对整体用电情况做全盘掌握。
二、项目改造方案
针对项目上述问题,需要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,以实现各级计量电表准确计量、自动抄表、智能预付费管理、用户手机缴费、自动损耗计算与分析、智能配电监测等功能,完善“量价费损”精益化管理体系,建设集成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的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的数字能源综合管理平台。
1. 更换电表,完善三级计量
(1) 将原电子式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;
(2) 完善四级计量体系:
① 一级:高压总表
② 二级:低压总表
③ 三级:抽屉柜、各二级配电箱总表
④ 四级:用户电表
(3) 梳理电表总分关系。
2. 建设预付费管理系统
(1) 实现代收代缴用户用电的预付费管理,即先缴纳电费、再用电,欠费即断电的管理模式;
(2) 开通在线支付,对接银行网银,用户能通过手机随时缴纳电费,到账公账,不经过第三方;
(3) 用户可在手机上在线申请开具电费电子发票;
(4) 通知的订阅功能,系统能对用户自动进行短信和微信通知推送,内容包括余额不足告警通知、欠费停电告警通知、月能耗和费用账单通知等。
3. 建设能耗监测系统
实现四级计量的能耗、损耗、供电质量等能耗相关数据的监测与分析,系统每日自动计算统计变损及线损,做到损耗的精确分析。
4. 建设配电监测系统
对变压器、配电线路实时运行状态的进行监测,对设备的负荷及状态做实时监测分析,预防事故发生,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出相应决策和处理,同时使管理人员根据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、合理调度,实行对变配电的智能化运行管理。
5. 建设智慧光储一体化系统
项目场地条件满足铺设光伏和配置储能,在相应的评估和测算后,铺设了37kW光伏板,配置了215kWh储能柜,建设智慧光储一体化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。
6. 电梯配置馈能装置
项目共3台电梯,使用频率较高,利用馈能装置将电梯制动时产生的电能进行处理后回馈到电网,实现能量的有效回收与利用。
三、项目改造后效果
项目于2022和2024年、分两期按上述方案进行了改造,依托数字能源管理平台(四个子系统:预付费管理系统、光储一体系统、能耗监测系统、配电监测系统),实现各级计量电表准确计量、自动抄表、智能预付费管理、用户手机缴费、自动损耗计算与分析、智能配电监测等功能,完善“量价费损”精益化管理体系,把项目建设为“源网荷储”智能一体化数字能源楼宇。
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:
(1) 预付费管理系统
1) 自动抄表、自动结算
电表自动抄表,系统按预设的电价自动结算每天的电费。
2) 电价管理
不同属性的用户,可设置不同的电价,支持分时电价、阶梯电价及大工业电价。
3) 预付费和后付费管理
两种付费方式可根据不同用户的性质独立设置,预付费管理模式下,电表账户欠费将自动断电,缴费后且余额大于0时,电表自动合闸。后付费模式下,可以设定账期,账期过后也可以做到自动拉闸。
4) 短信和微信消息订阅
电表账户余额不足、欠费跳闸预警、月账单等通知消息将通过系统自动推送给用户。
5) 保电设置
对预付费用户进行保电,电表将不会因为欠费跳闸,可以在某些特定时期开启保电功能,比如春节、国庆假期期间,确保用户节日安心用电。
6) 电量/电费赠送管理
可对特定用户进行定期或一次性的电量/电费赠送,系统结算时会先扣除赠送部分,再结算用户缴纳部分。
7) 自动生成各类报表
系统自动生成电量、电费、缴费、欠费、预存余额等各类报表,方便工程、财务、管理人员统计、分析数据。
8) 异常用电监测
通过大数据模型,监测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,比如用量异常(用量为零、用电骤增、用电骤减等)、非正常掉线等,可协助管理人员及时排除窃电事件和计量故障,减少计量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.
9) 用户手机端
用户可以在手机端查询每天、每月的用电情况,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缴纳电费,让用户用电清晰明了,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,提高用户体验感。
10) 在线开票
用户可以在手机端自助申请开具电费发票。
(2) 能耗监测系统
1) 项目能、碳、费总看板(可定制);
2) 构建能源拓扑图,实现能源结构电子化与可视化,监测能源流向,实时监测各级能耗情况;
3) 根据能源拓扑图,构建损耗拓扑图,自动计算各级损耗,做小时级的损耗分析;
4) 实时各级负荷实时监测,通过各个支路负荷高级阈值,分级别告警,防止线路超容或带病运行;
5) 构建AI预测中心,根据负荷用电情况,对供电区域的负荷做功率负荷预测与用量预测;
6) 通过分项计量,自动统计出各类能耗报表,提供分项计量的同比、环比分析;
7) 以变压器为单位,按日,按月自动生成用能分析报告,包括供电量、售电量、变压器运行工况及整改建议。
(3) 配电监测系统
1) 变压器运行工况实时监测,实时检查负荷、电压、频率等工频参数,保证配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;
2) 构建电力监控组态SCADA图,实现配电档案电子化及可视化,线路及开关运行状态能实时在图上清晰的呈现;
3) 通过设置各级计量限值监测,实时掌握线路负载率,配电变压器负载率,系统能清晰分析出轻载、重载、过载情况,防止超容过载运行,为线路改造提供数据支撑,提升资源利用率;
4) 提供视频监控接口,对于重要监控接口,通过视频能直观查看现场运行情况;
5) 供电质量分析,通过采集数据,可以对监控点实现电压合格率、无功监测、频率偏差、三相不平衡、负载率等供电质量分析;
6) 工单管理,对于故障点及可疑工况,系统自动生成抢修或者检查工单,对排查过程和处理结果做跟踪。
(4) 光储一体化系统
1) 光伏和储能电站实时监测,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;
2) 光储一体看板,一图展示项目光伏和储能的收益情况;
一、投资、受益/收益情况
项目总投资共计47.2万元。每年降本增效约19.5万元。
1. 智能电表改造投资、受益
2022年对项目电表进行了智能化改造,投资约3万。
1) 电能准确计量,避免了电表失准的电费损失。2023年总用电量60.4万度,代收代缴占86.8%,自用电/公区用电占11.4%,损耗率1.8%。降低损耗电费约3.5万元/年。
2) 智能电表自动抄表、在线监控,用户不接触电表,杜绝了窃电行为,也确保了用电安全。
3) 用电数据和电费的收取透明化,杜绝了关系电、人情电等不良情况。
4) 单一电价改分时电价的收益。
之前的电价模式,根据供电局电费单核算的平均单价结算用户的电费,智能电表改造后可依据政策按分时电价计费,商业用户用电时间段基本涵盖了尖峰时段,改分时电价计费后,商业用户的电费出现增长,反之物业自用电和公区用电电费支出降低。从统计数据上看,改成分时电价,用户电费增长约8%。
2. 数字能源管理平台投资、受益
平台建设投资约8万。降低管理成本约5万元/年。
1) 降低了人员和运营成本
预付费系统不需要人工抄表和收费,项目减少聘用1名电工和1名收费员。
2) 节省了运维成本
配电监测系统自动化监控,无需安排人员值守,降低了配电运维费用;系统对变压器、线路等自动监测,降低了设备故障和发生事故的风险,无形中节省了维护成本。
3. 光伏收益
光伏投资约10万,容量为37.4kW,按年平均日照时长1000h计算,理论可发电3.74万度,按0.8元/度计算,收益约3万元。
4. 储能收益
储能投资约25万,容量为215kWh,盈利模式主要为峰谷套利,谷/平时段充电,尖/峰时段放电,每天可做两充两放,年平均收益约为7.7万元。
5. 电梯馈能收益
电梯馈能装置投资约1.2万,年平均发电约为4000度,收益约0.35万元。
6. 其他收益
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改造,提高了项目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,提升了商家满意度,增强了项目的经营竞争力。